汉娜之眼McVince

仿佛是清风送来了他,仿佛是麻雀教会了他,仿佛是神秘的路标指引着他,觅见了远方土壤里怒放的兰花。

αrtist5, 些许妄言

cn汉娜之眼,就是一些想说的话



        看完了无题诗,她的震撼和美我不想多吹,只想说这是雨狸的大升华之作。


        关于世界观,一个世界观的形成并非必须模仿现实世界的模式,虚构主义的创作者也很多,或以这样的手法造成荒诞效果。说回αrtist5,也许会有点虚无缥缈,只有秩序和美的世界确实不存在,然而可以明说,乌甸不是现实,她代表的是爱与美本身。(所以也是一种“妄世界”)




        前面几首歌,看得有点雾,从黑羊和红石蒜豁然开朗,引出了故事:乌甸是爱与美的乌托邦,容不下一点杂质,她毁灭了;艺术女神,堕落了。这一切都起因于凯奥斯,实则是放逐之地一直存在的污浊。


        礼崩乐坏,正可以理解为前面那样虚无缥缈所产生的不平衡。很明显,一味的高雅和洁净的体系是一种别扭的高贵。而对于代表艺术的乌甸,我不认为放逐地代表的是和高雅艺术相对的、有变革创新的另类艺术或者通俗艺术,我更认为他们代表的是烂俗,对艺术的蔑视,对艺术家的厌恶。而宏观艺术从古至今走到现在,是免不了存在这样的两面性的。伟大不朽的艺术创作,免不了目触灰暗与恶俗。



        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霾粉如此喜欢崇拜彻底的毁灭和绝望,在我看来,无题诗是存在希望的。这个系列的最后,雨狸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空间:有些人看到“没有苦尽甘来”就理解成不会有希望,这就是彻底的毁灭;我看到“唯有爱与美不可磨灭”就理解成艺术家的等待、希望和未来。礼崩乐坏的事,从古至今一直在发生,艺术本身就是哀歌,是和世界联结却又撕裂、相斥,没有休止,没有苦尽甘来,这本身就是一种希望,“死亡”的希望,无法触摸又无比磅礴。乌甸虽毁,用鲜血绘制的画作、用伤疤铸成的雕塑、一切鲜艳的颜色交织成的黑色走向画布、琴弦绞痛手指弹奏的音乐会成为不朽。这就是独属于艺术的未来吧,灰死病的药引,艺术家等待“爱”。




         无题诗是个很好的终章。在这带一下妄想症系列,姑且算是联系吧:之前,我时常看到有观众不喜欢妄想症系列的大团圆结局,而我却很欣赏雨狸这样处理,悲剧之后废墟上的生命。然而看完无题诗后我理解他们了,HE确实太“彻底”,无题诗的结局停在了一切崩塌,爱与美本身不可磨灭,是废墟,但希望若有若无,就在毁灭和出现希望之间的这一节点,充满未知与等待,升华成了宏观艺术的赞歌(悲哀的赞歌)。


Viva los artistas y su amor.







 - 通篇妄言,标新立异,如有和雨狸大大的立意有所冲突则敬请谅解。

评论

热度(60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